当“新西兰中文周”步入第九个年头的时候,原本一件“好事”,却激发了新西兰华人内部积攒已久的矛盾。
就连 Newsroom 的自由记者 Alexia Russell 都如此说:
“本周,‘汉语’得到了庆祝和推广。但是,在这些超酷的教我们新短语的视频背后,有相当一部分新西兰华人正在酝酿着怨恨。”
为什么 Russell 会写下这样的文字?为什么创办于 2014 年的“新西兰中文周”会惹来华人的非议?
回答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在华人自己的身上。
根据不完全统计,人们印象中的“汉语”有着大约 260 种不同的语言和方言。
可对于“中文周”来说,主办方“新西兰中文周慈善信托基金”则继续沿用着多年以来的习惯——以普通话作为推广中文的主要方式。
在新西兰境内,有近 100 万的华人及其后裔,其中超过三分之一的人(36%)是说着普通话,20% 以粤语为日常用语,剩下的四分之一的人不会任何形式的中文。
根据统计局 2018 年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新西兰至少有 18 种中文方言正在被使用,而普通话的使用率超越了粤语。
不过,首次出现在新西兰本土的中文却是“粤语”。
当时间回到 1850 年代时,随着淘金热和移民潮,第一位有记录的居住在新西兰的华人是一位来自广东省的中国人——广东籍船员黄鹤廷。
黄鹤廷于 1842 年在新西兰南岛北端的 Nelson(尼尔森)登岸,最初担任一位医生的管家,后经营马车运输、牧场地产等行业。
1852年,已是富商的黄鹤廷正式成为新西兰公民。
黄鹤廷一生先后娶两位欧裔女子为妻,育有四名子女,以百岁高龄终老。
所以很多华人认为新西兰的华人的“根”在广东,而语言的“源”是粤语。
在首位华人扎根在新西兰之后的 180 年里,随着更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华人的涌入,新西兰的“中文”体系中,普通话掌握者的人数也不断增加。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很多新西兰的华人对于普通话的接受程度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惠灵顿出版商 Jack Yan 在谈到以普通话为中心的文化周时说,“这是一记耳光......它(粤语)继承了新西兰华人 180 年的传统。”
在社交平台中,Yan 还提到了“随机”对说非普通话的中国人说“你好”的挫败感。
他还重点介绍了新西兰诗人 Chris Tse 的作品。原本新西兰中文周想邀请 Chris Tse 为活动献诗。但 Chris Tse 拒绝了,随后还发布了一个严厉的回击。
为此,The Detail 采访了新西兰中文周慈善信托基金的联合主席 Jo Coughlan。
Jo Coughlan 介绍说,“中文周”是在 2014 年设立的,其目的就是为了鼓励新西兰人尝试学习和使用中文。
Coughlan 表示,自己是在担任惠灵顿市议会经济主席期间更多的接触到中文和中国文化的。她曾参加过多个前往中国的商业代表团,并表示去到那里后,当地语言和文化让她大开眼界。
Coughlan 说新西兰的学校和大学都教授普通话,所以专注于它是有意义的——这就是资源所在。
“我们只是想保持事情的简单性,”她说。
其实,如果你仔细浏览“中文周”的官方网站,你会发现上面其实还有其他语言,以及来自粤语的消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承认其他中文,”Coughlan 补充说。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我们自己的学校系统所教的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可以发展和推进更多的内容。”
不过,依然有很多说着粤语的华人表示,在过去的八年里,不会说普通话的新西兰华人一直在要求更多的包容性。
说着粤语的语言博士生 Sidney Wong 在推特上承认,“中文周”对于华人社区来说将是艰难的一周。
社会科学家和亚洲社区倡导者 Tze Ming Mok 认为“中文周”这个名字具有误导性。
新西兰华人协会前任主席、奥克兰华人社区领袖理 Richard Leung 则希望总理和民族社区部部长在中文周的推广活动视频中加入粤语、闽南话和潮州话的问候语。
他更喜欢“中文周”被“国语周”的说法所代替,因为这样可以更好的保护一些濒临灭绝的语言。
Te Papa 亚洲新西兰历史馆馆长 Grace Gassin 正在领导一个名为“Aotearoa 的中国语言”的项目,该项目突出了新西兰华人社区中复杂的文化认同问题,并用普通话、福建话、广东话和客家话分享了他们的故事。
Gassin 表示,“中文周”的问题在于,它“更多的是关于贸易或经济或与新西兰华人的关系,而不是当地华人社区想要并努力听到的那种内容。”
对于种种非议,Coughlan 解释说,她承认 NZCLW 信托(新西兰中文周慈善信托基金)不是新西兰华人组织,也不是中国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