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本地媒体信息,新西兰政府近期推出数十亿纽币医院重建计划,主要原因是医院基础设施的老化影响病患照护。
在经历多年延误后,新西兰医院的基础设施升级蓝图终于公布。
新西兰政府日前已经公布了一项耗资数十亿纽币的医院重建计划,称许多医院年久失修,已经对病患照护造成实际影响。
这份计划于周三发布,距首次对新西兰医疗设施进行清查已有五年。
此前,早在上次清查中就发现,全国医疗系统急需超过200亿纽币的投资,这一数字在本次公布中被政府再次确认。
卫生部长Simeon Brown认为,新西兰的医院系统承受着“老化基础设施的巨大压力”。
他在声明中表示:“我们的系统正承受着老化基础设施带来的重大压力。这是新西兰首次推出统一、长期的医疗基础设施计划,为未来的建设提供清晰的路线图。”

据了解,新西兰许多医院设施状况恶化:包括天花板过低、空调失灵、地震隐患严重等等。
此前数届政府都曾对此表达遗憾,但实际改善却始终未能落实,导致各种问题长期存在。
例如:在Palmerston North,外科医生在手术室因空间狭小经常撞到手术灯;Hawke's Bay主医院因空调故障,只能给员工发冰棒降温;在Auckland的Middelmore Hospital,孕妇仍需待在一栋抗震能力不足、维修成本过高的建筑内。
根据周三公布的19页计划书显示:“我们需要在基础设施老化的现状与医疗服务需求增长之间取得平衡,并推动更高效的服务交付方式。”
据悉,目前新西兰公立医疗系统共拥有近1300栋建筑,平均楼龄接近50年,分布在86个医院及其他园区中。其中31栋属于抗震风险最高等级的建筑,但它们仍被要求在灾难发生后立即投入使用。
Simeon Brown表示,新计划提出一种更高效的医院项目建设方式,计划名为 “Building Hospitals Better”。
卫生部长强调:“与其建设单一的大型医院结构,我们更倾向于采取阶段性建设方式,分期建设更小型、易于管理的医疗设施。”
这项计划是近年来多次尝试改革Health New Zealand(Te Whatu Ora) 基础设施交付机制的一部分。尽管HNZ已完成数百个项目,但常常面临延误、超支以及商业可行性报告不准确的问题,最典型的例子就是Dunedin Hospital的大幅超支。
此次重建计划将在考虑人口增长、医疗服务需求和区域服务网络的基础上进行建设调整。其中,Northland和Tairawhiti被列为“优先”服务地区。
根据计划,医院升级将分三到四个阶段推进,包括部分新建大型医疗设施以及对现有急性服务设施(如手术室、住院病房、急诊科)进行扩建。
同时,放射科、肿瘤科、透析中心和日间手术中心等服务将建在更靠近人口中心的枢纽设施中,以提高可及性。
据悉,每一个项目都必须提交商业可行性报告,并经内阁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