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国内航班安检太宽松了:火柴都能带上飞机!

在新西兰,乘坐国内航班时无需通过安检已成常态,甚至部分城市间航班也适用这一政策。

image

但由于法律规定,对于载客量少于90人的航班,检查并非强制性要求,这意味着有时物品可能会漏检。

这一“豁免”机制近日因一起突发事件引发公众关注。

本周二傍晚,一架从布伦海姆飞往奥克兰的航班在飞行途中被迫改降新普利茅斯,原因是一名乘客将一件含有残留燃油的机械设备随身携带登机,机舱内因此弥漫汽油味,引发乘客警觉。

新西兰民航局发言人随后证实,该乘客携带的是一个燃油泵(fuel pump),这类物品通常由金属制成,但因含有液体,属于明令禁止携带上机的易燃物品,无论是托运行李还是随身行李都不允许携带。

image

发言人表示:“此类不寻常物品若经安检设备检测,应进一步接受人工检查,并须提前申报并获航空公司批准。”

为何不对所有乘客进行安检?

独立航空业评论员、前航空业协会负责人Irene King指出,这主要是“经济考量”。

她表示,是否对所有乘客实施安检,取决于风险与成本的权衡。

image

她解释道,早在2000年代,航空业便分析过如ATR等小型飞机若发生撞击,其潜在破坏力远低于波音等大型客机。小型航班乘客人数少,发生人为蓄意事件的概率也更低。而安检设施的建设、设备购置、人力成本及旅客所耗时间都是重要考量因素。

“从风险角度看,整体威胁极低。只要前线员工如值机人员、登机口工作人员训练得当,通常能识别潜在风险。”她补充道。

King还指出,新西兰整体飞行安全性较高,且机场安保措施不止于安检通道,嗅探犬和地勤人员也参与监控可疑行李和行为。

相比之下,许多国家实行“全面安检”制度,所有乘客在登机前都必须接受安检。

法律依据与成本顾虑

根据1990年《民航法》规定,90人是实施强制安检的法定分界线。交通部发言人表示,安检设置基于已知威胁与漏洞,并会定期评估,以确保其合理有效。

“我们采取的安检措施是与现有威胁程度相匹配的,也考虑了对旅客出行的影响。”

不过,Eagle Aviation Consulting公司总经理Simon Russell则对此提出质疑。

他认为“90人”这一标准过于宽松,尤其考虑到目前大多数区域航班客容量已接近70人。

image

他承认全面安检对小型机场而言可能带来沉重负担,但他指出,全球大多数安检工作是由私营企业承包,而非政府主导。“新西兰和英国是少数例外。如果交由私企执行,成本或可大幅降低。”

区域机场是否有能力安检?

新西兰机场协会首席执行官Billie Moore表示,目前区域机场已有应急情况下实施全面安检的能力。例如,基督城机场在2019年清真寺袭击事件后,曾临时对所有区域航班实施安检。

她指出,大多数机场都理解推动区域安检的理由,但若安检仍由政府承担,相关成本将难以承受,政策短期内难以改变。

一些因意外可以带上飞机的物品包括:

骨灰

圣诞拉炮

节能灯泡

锂电池(仅限随身携带)

编织针

火柴(仅限放在口袋中)

而以下物品被明确禁止携带:

悬浮滑板、迷你平衡车(因电池危险)

榴莲(因气味)

斧头、冰锥等器具

含水银的气压计(有毒)

任意形式的钝器(非法)

超过40厘米的回力镖(不可随身携带)

电锯(可托运,不能随身携带)

长桨(不可随身携带)

电子烟(不可托运,只能随身带)

无线耳机(耳机盒属充电设备,禁止托运)

派对喷彩器

通过这起事件也要提醒公众,即便未被安检,乘客仍需严格遵守航空安全规定,避免因无意之举而引发安全隐患。


请先 登录账号 参与评论。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