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惨!新西兰华裔老人被骗$100万纽币!“诱饵太肥”, 好多人上钩!监管部门被迫卷入.....

Steven Fan(范先生)是新西兰北地地区的一位华裔退休老人。

image

前几年,他用多年来攒下的一笔积蓄进行投资。

想着钱生钱,没想到养老钱全被骗走。”他说。

01.

投资高利率债券

结果100万“打水漂”

事情还要从2023年1月说起。

2022年12月,范先生曾被一名自经纪人联系。

该经纪人自称来自一家名为Magnitude Financial的澳洲投资公司

他说服范先生进行金融投资,投资澳洲联邦银行Commonwealth Bank of Australia)发行的债券,并称回报率高达9%。

骗子表现得非常专业,投资计划句句说到范先生心坎。

“我是一个普通人,没有金融投资经验。

“他们的话术天花乱坠,我能做的就是在网上找资料,尽可能的收集可靠信息

而骗子的网上信息做的也十分可信,一切都有迹可循。”他说。

范先生当月便进行了一笔100万纽币的(转账)投资。

当时是通过TSB银行交易的,但几天后范先生又取消了交易。

因为这笔交易没有加上范先生妻子的名字。

随后,时间来到2023年1月13日,范先生以夫妻名义进行了100万纽币的转账

收钱账户来自Westpac银行。

然而,在转账不久后,范先生便发现自己被骗了。

同时被骗的还有名为Anthony Lipanovic的老人,这名老人目前已经去世。

生前是位养老人领取者,在同一个圈套中被骗走95万纽币,他是在2022年12月上当的。

由于该骗局非常缜密,且涉及跨国团队,最终被追回来的资金只有50万纽币左右,剩余的全部不了了之。

02.

查了1年多

只抓到了“钱骡”

读到这里大家肯定已经有些气愤了。

这是啥骗局,能骗走这么多钱?

钱为啥追不回?

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一一解答。

/ /

今年3月7日,一场洗钱案审理在奥克兰地方法院进行

被告是一位名叫Carel Johannes Viljoen的新西兰居民,今年61岁。

image

Viljoen在新西兰国际工程咨询公司Beca担任高管,负责过很多上亿的基建项目。

他被指控“洗钱”,涉及几笔在2023年1月发生的资金转移事件

他被判有罪,最高可面临7年监禁。

image

2023年6月Viljoen落网,姓名一直处于保护状态,因为Beca公司怕公开他的姓名对公司业务造成不良影响。

但由于案件的严重性,负责审理该案的法官解除了他的姓名保护。

随之,一起复杂的“诈骗案”揭开帷幕。

根据法庭文件,Viljoen是一位南非移民,家中有一位兄弟仍在南非生活

2022年年底,Viljoen身在南非的哥哥联系了他。

要求他开设一个Westpac银行账户,接收一笔投资,然后再将钱转出去

完成“任务后”他可以获得一定报酬——每笔转账抽成3%

就这样,Viljoen稀里糊涂地接收了200万纽币的资金,然后通过开好的户汇出海外,最终获得6万纽币的报酬。

在法庭上Viljoen辩护律师说:“他也是个受害者,他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涉及洗钱、诈骗。”

image

Viljoen也补充说:“我以为只是一小笔钱,当我收到几百万汇款的时候我都震惊了。”

Viljoen表示,在他的账户收到钱后,他会根据“上层”的指令将钱汇至一个澳洲账户。

Viljoen的哥哥作为“介绍人”也会从中抽取提成

“我曾有些怀疑,我感觉....这么大的金额是不是涉及洗钱。

“但我也不敢过多怀疑的哥哥。“

Viljoen的律师表示,他作为一个公司的高层,收到大额转账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所以没有过多在意资金的来源

整体来说,Viljoen在这起“国际诈骗案”中扮演的只是个“骡子”的角色,甚至他的哥哥也是个“骡子”。

目前,Viljoen所获的6万纽币资金也上交了。


03.

“受骗人”、“钱骡”

都是骗局里的“一小环”

那么,骗子到底是谁?为何这么难查呢?

根据受骗人Lipanovic先生和范先生所说。

2022年底,他们在网上寻找投资机会,无意中在一个名为Magnitude Financial的金融网站注册了信息。

不久之后,便有人以Magnitude Financial理财人的身份联系了范先生。

理财人劝说他们投资澳大利亚联邦银行的高息债券。

范先生被告知这些债券是一项安全的投资,得到了澳大利亚政府的支持

他们收到了“专业的”招股说明书,一切看起来“天衣无缝”。

随后,范先生便将钱转而一个Westpac银行账户。

范先生被告知,这是一个“临时托管账户”,当双方都同意交易时,账户里的钱才会被解冻。

范先生为了项目投资自然是没有异议,骗子就更不用说了。

就这样,他们的上百万资金,倒了几手,不翼而飞了。

根据前文内容,这个诈骗团伙招募的负责洗钱的“骡子”有新西兰的甚至可能还有南非的,但最终钱汇向何处,还未查出来。

而且据“骡子”所说,他们也是“被熟人拉入伙”,根本没想到自己搅入了诈骗骗局

可见这个骗局有多庞大。


04.

受骗人

监管部门“有很大责任”

那要这么说,新西兰就没有“责任方”了?那可不一定。

受骗人范先生表示,新西兰FMA(金融市场管理局)“有很大责任”。

其实早在,2022年年底,FMA就收到过相关“诈骗警告”。

但警报信息拖了47天才发布

image

在这期间,范先生和Lipanovic先生就被骗走了近200万纽币。

新西兰消协Consumer NZ表示,FMA发布的警报信息太迟了,令人惊讶。

范先生则认为,由于当时临近圣诞假期,工作人员疏忽了这起潜在的警报,未能及时采取行动。

“出现潜在的金融骗局,这难道不是要紧之事吗?

“为什么这么慢才采取行动。

“如果提早发布通知,我们的钱可能就不会被骗走了。“

image

对于此事,FMA也给出解释。

FMA表示,在发布“诈骗警报之前”,当局必须确认举报的真真实性。

这期间涉及收集信息、通知合作伙伴,进行紧密合作等等。

“这都需要时间,不能草草下通知。“FMA说。


05.

有人差点被骗,上报骗局

警告通知47天才发出

那么,FMA的说辞可信吗?

在2022年12月,一名惠灵顿男子差点将30万纽币汇出给Magnitude Financial公

而在阅读该公司介绍,以及招股说明书后,该男子产生疑虑。

随后男子联系了自己位于惠灵顿的财务顾问

顾问在看了这些文件后立刻识别出了这个骗局。

顾问指出,首先,Magnitude Financial看似是一个在澳洲合理存在的金融公司,但它在新西兰并未注册,也没有实体

其次,投资债券9%的回报率太高了,不正常

然后,交易款项是以南非兰特为单位的。

“这些都是漏洞,所以我没有让我的委托人投资。”

2022年12月19日,该顾问将遭遇上报给FMA。

顾问把往来邮件、文件全部打包发给FMA。

“他们告诉我他们会进行调查,我能做的就是通过正式渠道报告情况,接下来的就交由FMA了。”顾问说。

过了36天后,FMA才在其官网发布通知,提醒大家警惕非实体诈骗。


06.

节假日“行骗高峰期”

骗子从不休息

新西兰资深律师Matthew Goodwin指出,圣诞节是“骗子出现的高峰期”。

“大家都在休假,收到的工作邮件非常少,他们趁着这个恐袭采用邮件、信息轰炸的方式,骗取大家的信任。

“此事为监管机构敲响警钟——正规打工人休息,但骗子不会休息。”

新西兰消协负责人Jon Duffy表示,FMA在收到“潜在诈骗骗局”的时候应该及时采取行动,不要错过“黄金时间”导致更多人受骗。

梅西大学银行专家Claire Matthews表示:“骗子切换目标的时间很快。

image

“可能布告发出,他们就已经投入下一个骗局了。

“一拖再拖只会酿成更严重的后果。”

但FMA指出,他们大多数员工会在圣诞节期间休息,但仍有一个小团队照常工作,处理紧急事务。

FMA指出,他们在2022年12月-2023年1月曾发布过几条警告。

警告内容写道:“随着骗局问题的增加,FMA增加了团队应对能力,在过去几年调整了应对骗局的方式。”

FMA表示,未来会将警报内容同时发送至各大银行,打击诈骗情况。

而对于个人来说,这场“跨国骗局”也带来了惨痛的结果。

Lipanovic先生在骗局曝光后向警方提供了证明,但在案件审理期间去世了。

至于两位老先生被骗的上百万纽币,大概率“追不回”....

因为早就不知道“倒了几手,到了谁那”......


请先 登录账号 参与评论。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