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讯聚焦】80%手术采用为微创技术手术!浙大邵逸夫医院精准微创从高原到高峰

2023年2月,一台场横跨跨越5000公里的手术并肩协作在浙江和新疆两地医院同步进行。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下称“浙大邵逸夫医院”)机器人远程手术中心,普外科蔡秀军教授团队普外科主任医师梁霄主任医师通过国产微创手术机器人操作台,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医院的患者远程实施了胆囊切除术。,让微创手术跨越了时空距离。

PxQ5-hcqnqaq5150780 (1)

6月,浙大邵逸夫团队医院蔡秀军院长团队再次成功联合新疆联合新疆成功实施全球首例5G超远程国产机器人辅助肝脏切除手术,用极短时间完成了从远程胆囊切除到远程肝脏切除的技术跨越。随后,浙大邵逸夫医院相继还成功实施了全球首例5G超远程国产机器人辅助保留脾脏胰尾肿瘤切除术、以及5G超远程机器人辅助膀胱癌根治性切除术等。

超远程机器人微创手术已在浙大邵逸夫医院常态化开展。截止目前,浙大邵逸夫医院已成功实施15例5G超远程机器人手术,其中8例是位于新疆的患者,7例是位于台州温岭的患者,“不以山海为远”,真正实现优质医疗服务的无延迟传递下沉。

当前,微创外科已成为21世纪外科发展的主流方向,以腹腔镜技术为代表的一系列微创技术为传统外科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作为国内最早引入和发展微创技术的医院,浙大邵逸夫医院在外科微创化与精准化领域持续求索创新,率先引入腹腔镜技术、达芬奇机器人和快速康复理念,以先发优势形成了“量多、面广、创新”的微创发展格局,开辟了外科精准微创新时代。

一组数据或可窥见一二,目前浙大邵逸夫医院腔镜、机器人等微创手术占总手术量的80%,机器人单机手术量连年续居全国第一。微创技术几乎覆盖所有外科领域,同时带动内镜中心、介入中心等内科领域微创技术提升。

在临床医学中,如何让治疗更高效?什么是患者的最优解?同时作为一名临床医生和医院管理者,浙大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认为,“科技创新”是推动医疗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也是医学界永恒的话题。

蔡秀军身体力行地践行了这一理念。由他首创的国际首例完全腹腔镜绕肝带法二步肝切除术(蔡氏ALPPS)获Nature专题报道,腹腔镜刮吸解剖法肝切除术被编入《美国外科学院多媒体手术图谱》。

另外,如在微创肝胆胰手术、下腰痛诊治、辅助生殖、复杂冠心病和房颤诊治等领域,浙大邵逸夫医院的多项技术和手术方式也达到国际或国内首创。其中完成的国际首例完全腹腔镜绕肝带法二步肝切除术获《Nature》专题报道,刮吸解剖法肝切除术被编入《美国外科学院多媒体手术图谱》。

从“开腹”到“开孔”,微创技术让造福越来越多患者享受到“切口更小、伤痛更少、恢复更快”的福利。作为这一领域标杆的浙大邵逸夫医院,正聚力打造“医学高峰”。

4个月前,73岁的赵大伯被确诊为“直肠中分化腺癌”,家属经打听得知浙大邵逸夫医院宋章法副院长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治疗具有丰富经验,遂前来就诊。

宋章法综合评估后考虑,患者直肠肿瘤下缘距肛3cm,位置较低,且肿瘤较固定,保肛存在风险,直接手术或传统放化疗存在术后吻合口瘘、肿瘤复发风险高的情况,经与家属和患者商议后,决定采用局部精准放疗联合化疗、免疫治疗的个性化术前新辅助治疗方案。

治疗期间,赵大伯因担心疾病以及治疗经济负担,曾出现抵触情绪,一度想放弃全程治疗。在医护团队的耐心劝导下,他才逐渐重燃信心,坚持完成了术前治疗。肠镜检查发现,肿瘤在治疗后已经由巨大肿物缩小成溃疡疤痕,家属表示不可思议,甚为惊奇。

5月10日,赵大伯完成了腹腔镜下直肠根治术+腹腔镜下盆腔粘连松解术+肠系膜淋巴结清扫术+小肠造口术+内镜下小肠支架置入术,术中宋章法精细操作,通过小肠支架置入,给直肠吻合口充分的时间愈合,大大减轻了直肠吻合口瘘发生的概率,同时避免了因小肠造口而二次手术的情况。

宋章法副院长团队开展的直肠癌精准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使得赵大伯的病情达到临床完全缓解,通过支架法肠转流技术提高了患者保肛率,同时避免了二次肠造口回纳手术,既解除了患者的病痛,为患者带来生的希望,又为患者节省了手术费用,使不富裕的家庭倍感温暖。

支架法肠转流术两年前,家住绍兴的陈先生被确诊为低位直肠癌,当地医院认为很难通过手术获得相对“完美”的结局。正值壮年的陈先生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浙大邵逸夫医院,该院肛肠外科的“三大法宝”,让他实现了保肛、保功能、不挂大便袋的愿望。

“‘三大法宝’指的是达芬奇机器人、蔡氏支架法肠道转流术和结肠储袋成形术,能够将陈先生对手术的担忧一一化解。”浙大邵逸夫医院副院长、肛肠外科主任医师宋章法介绍说。

最终,陈先生在浙大邵逸夫医院接受了标准的机器人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蔡氏支架法肠道转流术和结肠储袋成形术,过上了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

医学技术造福患者的背后,是浙大邵逸夫医院蔡秀军院长研究团队18年孜孜以求的探索。

在临床中,蔡秀军团队提出“免缝合”理念,创造性发明了可降解肠吻合支架并创建了“支架法肠吻合术”。该方法避免了吻合口血管破坏及异物残留,有利于吻合口愈合且方法简单,适合腹腔镜下实施。

2020年,该团队在原有支架基础上发明了肠转流支架,创建了“支架法肠转流术”。这一创新技术可显著减轻患者生理、心理创伤,缩短治疗周期及住院时间,对沿用168近170年的回肠造口术实现了技术革新,目前已在全国近千例患者身上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我们不是为了发表文章去研究,而是为解决临床患者问题进行研究,使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让医务人员把研究成果写在病床上。”谈及这一技术革新,蔡秀军如是说。

技也精深,德也馨芬。正如浙大邵逸夫医院的一位患者所说,好医院、好医生、好技术对患者来说,真是不幸中的万幸。(完)


请先 登录账号 参与评论。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