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西兰本地媒体STUFF上刊登一篇报道,据称这起事件是由新西兰移民局记录在案的。STUFF记者通过OIA(官方信息法)获得了该文件,并且将其曝光。
“一女子被关小黑屋后,趁放风的时间大摇大摆走出边境,并在没有证件的情况下在新西兰境内生活一个月。期间居然没有被追踪到......”12月19日下午6.30左右,一名中国女子乘飞机抵达新西兰。
落地之后该女子直接被新西兰移民局边境管理人员带走并进行询问。
据了解,在抵达新西兰境内之前,该女子的名字就已被“记录在案”,所以她在抵达海关之后被直接带走了。
边境管理人员表示,该女子“并不清楚自己要来新西兰干什么”,她说她雇了导游带她旅游,但又无法说出导游的名字。
时间来到12月20日凌晨1点,新西兰移民边境运营处 (IBO)拒绝让该女子进入新西兰境内,并将她关押在一间“休息室”——以“提供虚假信息为由”。下午6.30分,该女子和另外两名被缉押的人走出休息室,到国际航站楼的中转区域进行放风——被工作人员允许。据了解,国际组织政策允许即将被遣返的乘客进入机场中转区进行活动。然而,就在短短1小时内,该女子成功逃脱看管人员的视线,并来到生物安检区。
02.
在没有护照的情况下
放风时间结束(7.17分),工作人员发现只有两人返回了休息室,该女子却消失了。PS:当时工作人员还没意识到这名女子(或许)已离开了机场。
该女子走过有人看管的安全通道,尾随一名“身份不明”的机场工作人员,进入了行李领取区。到了行李领取区,该女子要求一位乘客帮她填写申报表格。MPI(初级产业部)工作人员对该女子进行了检查,他们发现该女子“撕毁了自己的签证”。
行李安检发现,除了发现一块蛋糕(muffin)以外,没有任何异样,所以就让其通过了。走完这些程序,该女子来到航站楼外,一名男子在外接应她,然后将她送上一辆出租车。值得一提的是,这整个过程都是该女子在“没有护照”的情况下完成的。MPI回应称,当天没有收到有关此人的“警报”,并强调该部门的工作重点是“生物安检”。
03.
移民局花了17小时
事情发生后,新西兰边境、移民局、机场花了将近17小时才确认这名女子“逃跑了”。移民局的工作人员花了两小时意识到这个女的“消失了”。20日晚上8.15分,移民局人员搜查了国际航站楼,并发现该女子没有登机。随后,当天的边境值班经理Rachna Lodhia联系了奥克兰机场,请求帮助。
后来他们又联系了监控摄像头安装公司,请求调取监控。
在这期间,调取监控录像的工作人员还搞错了“事发时间”,一行人又在这件事上浪费了一些时间。夜里12点,高级边境官员Dilshan Siwardana向Lodhia发了一封邮件,标题为“该乘客或许已潜逃”。边境、移民局、机场方面前后进行了三次搜查,但都无果。几番周折,21日下午,新西兰边境管理人员最终确认该女子已逃跑。04.
一个月后女子“自投罗网”
然后,她被Manukau警方逮捕并被扣押,直至乘坐航班回国。整个事件发生后,新西兰移民局全国边境经理Peter Elms给出了回应。
他说:“这是一件非常罕见的事,十多年都没遇见过了......但事实不可否认,不该发的却发生了。“归根结底是人为错误。我们必须从中吸取教训。”他说。移民局表示,一位边境工作人员受到纪律处分,但处分结果没有披露。Elms指出,移民局认为该女子来新西兰是要从事“非法工作”。05.
这起事件被移民局记录在案,报告由移民风险与边境业务经理Frida Danielson-Folau撰写。
Danielson-Folau还说,边境也曾发生过几起类似事件,但乘客没能成功逃脱——旅客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被允许进入到达大厅的其他区域,然后才被其他机构发现并护送回“休息室”。她说,移民局高度依赖海关和初级产业部(MPI)来寻找这些“风险游客”。总的来说Folau认为当天的值班领导小组反应不够及时,现有程序对乘客潜逃风险认识不足,呼吁加强管理。“不是所有被关小黑屋的旅客都有潜逃风险,有的只是走错了路,误入禁区。”总的来说,Elms认为机场以及移民局的系统没有“大问题”,整个系统还是比较完善的。但为了避免以后发生类似事件,移民局的管理层一致同意会加强员工培训,以及监管流程。对此,新西兰本地媒体要求新西兰移民部长Erica Stanford发表评论。而Stanford的发言人表示她身在国外,所以无法就此事发表评论。